全球教育资源深度整合的创新实践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天津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携手打造的联合学院,构建起跨越国界的教育生态系统。该办学项目充分发挥两所研究型大学的资源优势,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形成独特模式——由新加坡国立大学选派32%具有海外名校背景的教授,天津大学配置68%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中外师资黄金配比。
教学科研双向赋能体系
联合实验室配置价值超过2.3亿元的精密仪器设备,包括亚洲首个纳米级电子显微镜集群。学生从大二开始即可参与柔性电子器件研发、新型催化剂制备等12个重点科研项目,近三年学生作为共同作者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47篇。
学科交叉创新平台
建立能源材料计算中心、量子物理模拟实验室等6个跨学科平台,支持学生开展光电子器件设计、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前沿课题研究。2023年该平台孵化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8项。
国际化培养核心要素
实施"双导师+企业导师"三方指导制度,学生可同时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导师的国际化视角和天津大学导师的行业实践经验。课程体系包含40%英文原版课程、30%双语教学模块和30%实践创新单元。
- 学期交换计划覆盖在校生
- 国际学术会议专项资助基金
- 跨国企业联合培养基地
职业发展支持体系
建立包含12个行业领域的校友导师库,与37家世界500强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毕业生平均收获4.2个优质offer,其中21%进入国际组织工作,58%任职于行业龙头企业研发岗位。
典型单位: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华为2012实验室、巴斯夫亚太研发中心等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24门特色选修课。建立跨国虚拟教研室,定期开展中英文混合式教学研讨,该模式已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我们的培养方案特别强调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完成至少3个跨国团队合作项目才能毕业。"——联合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