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范的课程设置融合二十年教学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色彩训练体系。教学团队由美院背景教师组成,通过阶段性目标分解,确保学员稳步提升画面把控能力。
面对写生对象时,建议预留5-8分钟进行全方位分析。着重关注三大要素:整体色调倾向、物体空间布局、光影分布规律。可通过眯眼观察法快速捕捉大关系,建立画面框架意识。
使用2B铅笔进行定位起稿,注意保持笔触松动。重点处理三组空间关系:主体物与次主体的位置呼应、前景与背景的虚实对比、物体投影的方向统一。推荐使用扇形笔处理衬布褶皱。
切换中号笔刷进行分层塑造,重点处理三处转折:物体明暗交界线、投影边缘线、衬布起伏线。通过冷暖推移增强空间感,注意高光点需区分材质差异。
检查维度 | 达标标准 |
---|---|
色调统一性 | 环境色渗透率达到30% |
空间层次 | 明确区分近中远三景 |
视觉中心 | 主体物细节量是次主体2倍 |
根据不同作画阶段灵活选用工具:起稿阶段推荐马利14B铅笔,铺色阶段使用温莎牛顿4号扇形笔,细节刻画建议华虹6号圆头笔。调色板保持三分区布局,预留足够混色空间。
画面脏色处理:采用"三洗笔法" - 洗笔水更换频率提升至每15分钟,保持笔毛洁净度。色彩灰闷改善:在暗部适当加入补色,增强色彩对比。